close

財務智商》郭台銘不會賺錢?



‧何宗懿 2007/04/09

「拿一元賺一百元叫賭博;拿一元賺十元,是投機;用一元賺五分才算是投資。」--郭台銘神話賺錢術





「拿一元賺一百元叫賭博;拿一元賺十元,是投機;用一元賺五分才算是投資。」最近,有一期今週刊專訪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大多數的電子媒體關注的都是全台首富的情感發展,卻不料專訪中還有真正有價值的「郭台銘神話賺錢術」。



原來,台灣首富郭台銘的財富神話是來自「用一元賺五分」的穩健踏實投資哲學,而非「拿一元賺一百元」,甚至,「拿一元賺十元」對郭台銘來說都顯得不切實際。這裡產生了一個很大的心理與實務上的矛盾或者諷刺。投資郭台銘的人可能抱持著賭博或者投機的心態,而郭台銘卻是用最平實的投資態度成為台灣首富。今週刊說:「鴻海嚴格的紀律及強勢的執行力,對投資人簡直是致命的吸引力。」





嚴格的紀律才是致富的關鍵





也許,嚴格的紀律與強勢執行力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都太困難了,郭台銘在這兩項特質上,都有傲視群倫的天份。不過,重點是,就算並不妄想能夠有跟郭台銘一樣的財富高度,就可以不靠嚴格的紀律和強勢的執行力致富嗎?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看看今周刊很簡潔地敘述了鴻海崛起的歷史與未來發展:「郭台銘以小小的連接器起家,如今鴻海已經成為中國最大出口廠商,同時還是市佔率最大的EMS廠,尤其在製造地全球化之後,郭台銘對於金融操作全球化體悟更深一層,富爸爸效應將是鴻海家族最堅實的支柱。」





在政府將台灣經濟朝金融服務業產業升級的願景喊得震天價響之際,如果是由製造業的郭台銘領軍帶著台灣的金融業國際化,是台灣的幸運,也是尷尬。幸運的是有郭台銘,無論如何台灣的金融業可以大步跨出國際化的腳步;尷尬的是,金融業沒能自己成為領隊。





郭台銘的英文能力





不過,還是回到郭台銘個人生命的奮鬥與價值來看,今周刊說:「最近,郭台銘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之時,全程使用英文對談,似乎已為進軍全球資本市場做好準備,未來鴻海集團在資本市場,還有好戲要看。」





郭台銘接受國際媒體訪問全程使用英文對談,表示什麼呢?表示毫無傲人學歷的郭台銘在經營企業的同時,還撥出過時間認真學習英文。英文能力對於台灣想要國際化的發展實在是太重要了,不過,應該沒有太多人會像郭台銘一樣,在經營企業忙碌之餘,也在英文上下苦功。





台灣人受到母語(非英語系語言)的限制,想要把英文放進自己的腦子裡,又是在離開學校之後,並不一件容易的事。從時間資本投資的角度看,應該會走過很長一段「用一元只能賺進一兩分」的過程,但是,堅持下去,才有可能真正達到使用英文應答自如的程度。





表面上看來,「用一元賺五分」,好像很不會賺錢。實際上,郭台銘證實了,務實穩健的態度才能夠在時間中醞釀出真正的財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milej2 的頭像
    smilej2

    雲淡風輕~微旅行

    smilej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