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資金化零為整 善用類貨幣型基金保平安
【聯合晚報╱記者嚴珮華╱台北報導】

全球許多主要國家已漸漸走向零利率時代,從台灣目前的利率水準來看,似乎還有下降的空間;然而雪上加霜的是,近期立法院三讀通過遺贈稅減至10% ,的財經法案,若遺贈稅大幅降低,現有的資金將不再為了避稅而流出、同時可能帶動資金回流台灣,造成台灣游資越來越多,凱基凱旋基金經理人謝秀瑛建議定存戶「化整為零」搶利率,不如「化零為整」。

謝秀瑛認為當資金出現浮濫時,會導致各銀行存款利率加速下滑,同時各家銀行會將大額存款利率壓低來做因應,造成目前存款戶「化整為零」的奇特現象;許多定存戶為了維持較高的利息,紛紛將「大額定存」轉拆成「一般定存」。

目前大額定存的利率約在0.3%左右、一般定存的利率為0.92%;也就是說許多大額定存戶可能會將資金拆成100萬、200萬等金額分批存入不同銀行,以獲取較高的利息收入。

「化整為零」看起來的確可為大額定存戶爭取到一般定存相對較高的利率,不過謝秀瑛提醒投資人,分批存入銀行不但相當費時費力,由於帳戶過多,管理起來更複雜。在目前景氣尚未明朗化下,資金的變現性相對就很重要,定存有一定期間的要求,需要承擔臨時解約的風險、對於隨時可能會動用資金的投資人相對不具彈性;另外民眾若要領取部份款項急用時,這中間的時差與要承擔的風險必定要考量進去,管理相對不便。

謝秀瑛表示,其實存款戶與其「化整為零」,忙碌奔波地將資金分批存入各銀行,不如「化零為整」的選擇類貨幣型基金。此類基金主要投資於定存外、還有RP(短票+債券附買回交易)、以及短債等,定存的部位由基金經理人根據利率走勢拆成最適合的比例與各家銀行洽談最理想的定存利率,可以節省很多存款戶的時間與精力。整體而言,類貨幣基金當日贖回隔日則可取款、沒有解約風險。

另一方面,投資人也不會因為存款分批存入不同銀行,使得帳戶過多管理不易。建議可將此工作交給類貨幣基金專業經理人,一方面能掌控投資風險,另一方面投資人若急需資金使用時,也不必負擔違約風險,相對資金彈性較大,以目前大環境尚未明確復甦來看,類貨幣基金對投資人而言,的確是一個相對穩健的資金避風港。

【2009/01/19 聯合晚報】

大額存款利息薄 類貨幣基金人氣燒
【經濟日報╱記者葉慧心/台北報導】

銀行大額存款牌告利率近期掉到兇,現在把100萬元存到銀行,一年下來,利息錢只剩幾張千元大鈔,縮水嚴重;在低利率趨勢下,類貨幣型基金的定存替代性持續升高,市場人氣也因此持續不墜。

根據台灣銀行最新定儲牌告利率來看,如果客戶選擇機動利率,一年期年率為1.56%,但500萬元以上大額存款,利率連一半都不到,只有0.71%;如果選擇固定利率,一般利率是1.445%,但大額更掉到0.51%,幾乎被打了「三五折」。擺明了不歡迎大額存款上門。

基金經理人分析,近期包括失業率、外銷訂單、工業生產及消費者信心指數等經濟指標持續惡化,第三季GDP負成長,且今年第一季仍難以擺脫衰退陰霾;加上繼DRAM與面板產業債務偏高備受質疑後,台積電與台塑等績優企業宣布將實施無薪休假,顯示台灣經濟衰退風險續升。

此外,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也已由高峰5.1%大幅滑落至1.9% ,核心CPI增幅也由4.1%下滑至2.4%,通縮風險逐漸增溫。

台壽保美邦債券基金經理人王素珍表示,鑑於經濟、通膨情勢與2001年科技泡沫破滅時相似,甚至更嚴峻,配合近期各國央行擴大降息幅度以避免經濟衰退,研判台灣央行理監事會議將持續降息。在存款利率大幅調降後,以短期票券、定存及債券等為投資組合類貨幣型基金,變得相對吸引人。

央行自去年9月26日開始連續五次降息,重貼現率從3.625%降至2%,投信法人認為,若未來再降息,類貨幣型基金對定存的替代效果將再提升,現在投資類貨幣型基金正是時候。

【2009/01/20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milej2 的頭像
    smilej2

    雲淡風輕~微旅行

    smilej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