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0世代上班族的十大職場不滿因素歸納得知,四種被我們輕忽的職場基本能力:人際力、主動力、抗壓力和意義力,正是我們職業生涯走不出困境的主因。沒有修好這些學分,縱使擁有10年以上資歷,依然無法在工作上獲得更多的肯定,走出低薪、低階、低意義感的職場困境。反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承受著更多「不進則退」的尷尬壓力。
人際力淡薄 職涯瓶頸多
「人際力過於淡薄的人,容易遇到職涯瓶頸。」中菲行國際物流集團人力資源副總裁陳若玲指出,尤其在當前重視團隊合作的企業型態下,無法處理人際問題者,職涯發展將有不良影響。職場上,這樣的人不是老因為覺得自己被孤立、同事愛攻擊他而想辭職,就是不易與人互動及合作,錯失工作表現的機會。
不論是一般工作者,或中階主管,人際力佳的工作者,在職場上的表現就相對容易被看見。台灣貝氏堡公司行銷經理巴振中剛上任時,花心思從團隊成員私下聊天、開會討論,到點餐喜好中,了解每個人的能力和特質,找到和他們相處的方式。即使有員工用憤怒的語氣表達:「我不同意這樣的作法!」他也能包容,認為這只是個人的個性而已。另有表現型的員工怕被他搶功勞,喜歡在跨部門會議搶著發言和報告,他也都順著這樣的員工。
一段時間後,巴振中因此獲得團隊成員完全的接納和信任,不論是公事或私人困擾,都會向他請教。到任三年來,他帶領的團隊,每年業績成長都超過20%。
重複的事情 要做得更好
「這不關我的事!」這是許多職場流浪族最常見的心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實上,「做大自己」,正是成功工作方程式的重要組合之一。
縱使是額外的負擔、一成不變的例行公事,「最好抱著如何讓每一次都比上一次做得更好的心態,把新任務視為一種自我挑戰,得出來的結果就是自己的收穫。」惠悅企業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王伯松建議。
匯豐亞太區個人理財業務主管李錦榮,十多年前踏入香港富達投資時,任職於電話行銷部門,工作就是聯絡客戶,雖然他沒有資訊整合的經驗,卻主動建議改善電話語音系統流程。得到上級的同意後,他利用下班時間,反覆與資訊管理部門和系統廠商溝通,規畫新的流程,直到任務完成。主動力讓李錦榮以不到40歲的年紀,就擔任過多家外商證券的總經理。
此外,主動力也表現在自我進修上,自己掏腰包學習;有一天,機會一來展現你的成果,必然令人眼睛一亮。
台灣愛普生總經理李隆安做第一份工作時,白天上班,晚上有三天學新的電腦軟體和程式語言、三天學日文。日文學習了十幾年從未間斷,日後還成為首位在日本母公司以日語簡報的外籍員工。
職場一路走來,李隆安還進修過管理、計畫、財務、行銷、講師訓練等課程,拿到不下六十張結業證書。他也曾為了下屬紛紛離職的人際問題,自己掏腰包去上三天3萬多元的溝通與表達課。就是持續不斷的主動學習,讓李隆安為自己構築了廣闊的職場道路,從一名高中補校畢業生成為外商企業總經理。
學解決問題 讓壓力變機會
壓力無所不在,尤其問題產生時,最讓人感到壓力的存在,許多工作者往往選擇放棄或迴避,以致辛苦一半的績效完全泡湯。你的能力能否有效轉換為績效,完全要看我們如何在壓力下,發揮解決問題的能力。
兩年前,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上頭多了一名新主管,兩個人的性格像冰和火般完全不同,邱文仁比較感性,新主管非常理性與邏輯思考。
「我們兩個都很苦惱,因為彼此聽不懂對方說的話。」邱文仁還發生和對方因為無法溝通,兩人相對無語的情況。新主管還曾經在主管會議時,咄咄逼人地質問邱文仁,為何不遵照他的指示做事。
外在環境改變,壓力就產生,邱文仁可以選擇離開,但她認為,「這是一種機會,要尋找其中自己可以學習和發揮的空間。」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得久,並非因為她一帆風順,而是以積極的心態解決問題。現在她找到和主管相處的方法,而且樂在和她思考方式不同的人溝通。IBM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柯火烈則表示,壓力承受度大的人通常較樂觀,培養正面思考的態度,是克服壓力的不二法門。
無趣的工作 也能找出價值
工作的意義對每個人來說都不一樣,但對只會在心中吶喊:「這不是我要的!」的許多30世代而言,肯夢創辦人朱平的一番話特別值得深思:「把現在的工作做到最好,就是工作的意義。」朱平建議30世代應該放棄不切實際的想法,「全心投入正在做的事,找出其中的快樂和意義,就會有好的機會來找你。」
將近三十年前,奧美廣告集團董事長白崇亮從政大企管研究所畢業時,手上有外商企業、上市公司等七個工作機會可以挑選,最後他選擇成為亞洲化學董事長衣治凡的特別助理。交接那一天,前任特助告訴他,他每天坐在董事長室收發公文、做會議記錄、安排董事長行程,都是些雜事。可是白崇亮在公文中,看到的是董事長決策的邏輯,從記錄一場場的會議裡,見識高階主管議事和下決定的過程。「再怎麼沒意思的工作,只要你站高看,就能看出價值所在。」即使被別人視為打雜的工作,白崇亮都能在自己當下的工作找到意義,他在職場上的身價當然不同凡響。
走寬職場路 當公司的資產
人際力、主動力、抗壓力、意義力,在日常工作上發揮這四種能力,就能展現一個工作者的價值。龍格企管顧問公司執行長梁興南說得直接,「對老闆而言,80%的員工屬工具型,人盡其才,但也用過即捨;5%的員工是負債型,老闆只想趕快處理掉。只有不到20%的員工是資產型,被老闆視為公司資產。」
在學校,依照共同的教材,大家考一樣的試,一較高下。到了職場,每個人每次工作拿到的考卷都不相同,但測試的項目卻大同小異,不脫人際力、主動力、抗壓力和意義力的範疇。只是每個人的職場盲點不一樣,儘早找出自己的的成功工作方程式,才不用再有「懷才不遇」的感嘆。讓你的能力被看見;今年,就讓我們跳脫職場浮沉的宿命!
- Feb 11 Sun 2007 20:40
找出成功方程式 讓能力被看見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